旅游演藝已經成為各大景區和目的地的標配。好的方面是,演藝產品在豐富景區產品結構,推動配套升級,吸引客流,乃至打出新的旅游品牌方面能發揮一定的促進作用;隱憂則在于,景區和目的地蜂擁而上開發演藝項目,導致布景、風格,乃至表演內容和形式嚴重同質化,演藝市場儼然有“紅?!被内厔?。
沉浸式是近年來旅游演藝的重要迭代方向,即圍繞特定主題或文化,在建筑符號、實景搭建場景還原之外,利用多媒體、裝置藝術、AR/VR/MR等技術,形成聲、光、電、舞、美的結合,加深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
從“印象”系列開啟的傳統景區實景旅游演藝,到今天的沉浸式戲劇,以及實景“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沉浸式旅游演藝項目正在不斷更新迭代,在酒店、非遺民俗空間、景區、古鎮、劇場、文化體驗園等各式各樣的文旅場景中,“沉浸城市”的大幕正在徐徐展開。
2021年6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并在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部分特別強調了要在十四五期間完成“100個沉浸式體驗項目”的目標。
隨后,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公布了《“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對“100個沉浸式體驗項目”作了進一步的規范描述。
旅游演藝大多以現有旅游目的地資源為依托,以挖掘歷史和自然景觀的特色來運營,卻鮮有提及打造未來產業。旅游演藝這類文旅項目問世已久,也有不少成功標桿項目,但仍不能稱之為產業,究基原因,還是因為存在缺文化內容、缺整合思維、缺專業操盤、缺專業人才等問題。如果旅游演藝需要產業化、規?;l展,至少需要補齊這些短板。
首先,內容體驗才是出路。雖然有技術加持,但沉浸式旅游演藝作為景區的“軟性”部分,內容乃是其最為核心的要素,如何將“沉浸式”與旅游演藝進行完美結合,是體驗經濟時代下的全新命題。旅游演藝的核心是內容,只有扎實的內容和創新的演出形態相結合,才是未來文旅真正發展方向,在政策紅利提升、市場需求激增的刺激之下,旅游演藝愈發注重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創新力量,通過建筑符號和場景營造+高濃度戲劇表演,引發人的情感、記憶,激發、牽引和延展人的情緒,虛幻與現實的交叉感更強,形成更富層次、深度的沉浸體驗。
第二,要有融合發展思維。旅游演藝是近年來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典型業態之一,演藝項目發展不能只靠單兵作戰,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旅游演藝項目可以向藝術教育、文創設計、展覽展示、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綜合配套業態轉型,通過產業融合可以延長演出的價值鏈,豐富演藝項目的盈利模式,也為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第三,旅游演藝需要專業操盤。旅游演藝項目的運營與景區運營有著明顯的區別,前者更側重文化,后者更側重于實體。所以對于旅游演藝來說,專業的運營團隊是不可缺少的。無論是劇本打造還是科技運用,都需要隨著時代發展更新迭代,同時還需要創新營銷手法,從而增加游客和景區的粘性,增加游客停留時間,很好地解決游客過夜需求,撬動當地全產業的價值升級。
第四,要持續關注年輕人的消費需求,為Z世代構建新消費場景。比如2021年宋城在奇妙夜活動期間,接待人數同比2020年增長384.66%,杭州宋城單日最高接待夜游游客創歷史新紀錄, 受眾中95后占比超60%,包含80、90、95后在內的消費主力占比更是接近 95%,成為年輕人節假日個性化社交新場所。
最后,發展旅游演藝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要培養專業人才,為旅游演藝發展打造一支既諳熟文化又精通旅游的復合型、專業型、適用型人才隊伍,尤其是高級編導、出色舞臺設計師、著名演員、高端經營管理人員等方面的人才。
---------------
來源:執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