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盡管天氣越來越冷,但是今年火熱的露營項目并沒有呈現明顯的“降溫”趨勢。據相關調研報告顯示,秋冬兩季的露營消費單價更高且增速更快。電商平臺上,今年冬季露營搜索量同比增長176%。社交平臺上,冬季露營話題播放量達到近9000萬。
如今國內經濟發展情況良好,休閑生活已經成為國民日常生活的常態,尤其是汽車保有量逐年攀升,露營生活逐步成為周末休閑和假期出游的常態,中國露營地的規劃與建設也呈現井噴式發展。
露營持續走熱,而露營的用地問題卻是露營經濟發展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問題。粗略統計,歐美露營旅游發展成熟的國家,大致有約1/3的旅游住宿設施、1/3的旅游時間、1/3的旅游土地以露營形式存在。與其相比,我國露營地總體數量偏少,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居民休閑消費需求。
![未來哪些空間可以“+露營”? 未來哪些空間可以“+露營”?]()
對于廣受關注的露營的用地問題,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在符合相關規定和規劃的前提下,探索支持在轉型退出的高爾夫球場、鄉村民宿等項目基礎上發展露營旅游休閑服務。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點、環城游憩帶、郊野公園、體育公園等,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劃出露營休閑功能區,提供露營服務。鼓勵城市公園利用空閑地、草坪區或林下空間劃定非住宿帳篷區域,供群眾休閑活動使用。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可供發展露營產業的空間選擇還是較多的,在露營熱度不減的趨勢下,許多的年輕露營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有不同元素融合的露營營地,追求露營與農家樂、音樂舞蹈及冒險等元素的融合,“景區+露營”模式、“鄉村旅游+露營”模式、“城市公園+露營”等模式不斷涌現,不同產業聯動,各種新鮮娛樂形式被導入到傳統的供給體系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產品,甘愿為其付出時間和金錢來體驗,也大幅拓展了露營旅游空間,為城鄉居民增添更多旅游休閑消費選擇,全方位滿足新一代消費群眾的需求,互促演變。小小的一個“+”,成為了無限可能的代名詞。
![未來哪些空間可以“+露營”? 未來哪些空間可以“+露營”?]()
當然露營經濟里的“+”法,不僅體現在空間上,也體現在內容里,不僅營地設施的硬性要求需要有更多標準,營地內活動里包含了吃、玩、住等各個方面,也需要有好的內容注入。尤其是對于露營基地而言,要創新打造體驗場景。
對于露營產業來說,它的核心競爭力是露營旅游產品化,也就是說要能提供另類的旅行方式,善于整合各類資源,利用附近自然風光和文旅資源,打造差異化、個性化的露營體驗,比如將露營+低空飛行、+沖浪、+潛水、+研學、+演藝等各種業態結合,結合體育競技、音樂會、篝火晚會、農耕體驗、瓜果采摘等多種形式。推動露營產業融合,向體育、演藝、玩樂各產業的延伸,“+”是跨界融合,是行業優勢的疊加,是重塑結構,也是資源整合。
對于方興未艾的中國露營業,不僅僅是露營本身的裝備消費,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理念。不論是+露營還是露營+,聯動的不僅僅是露營產業,也關聯著休閑產業、出行方式、家居生活以及金融消費等多維度的改變,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感受露營、體驗露營、融入露營。
---------------
來源:中國網旅游、重慶日報、大河報·豫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