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假期,露營市場一騎絕塵,“賞花+露營”“房車+露營”“露天音樂會+露營”“旅拍+露營”等眾多特色精致露營產品受到游客追捧。
你覺得露營火爆背后,除了如今的出行不便,還有哪些原因在支撐它走紅?如今露營圈“水大魚多”,露營龍頭企業在做什么?剛入局的中小露營企業又要怎樣站穩腳跟?未來跨省游、出國游等消費回暖,露營產業又要如何保持熱度?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露營并不是近幾年才在國內出現的,為什么近兩年露營急劇增溫?又是如何從一個小眾的活動發展到如今變為大眾生活方式的?
![露營的“火”是“百花齊放”還是“大浪淘沙”? 露營的“火”是“百花齊放”還是“大浪淘沙”?]()
相比國外成熟的營地管理和文化背景,國內露營發展更像是一種突然爆發的網紅現象,仿佛一夜之間朋友圈里所有的人都去露營了,你不去,豈不是out了?那當然不行!
露營火爆的大部分原因是受2020年的疫情對傳統旅游業產生的重大影響,露營成為很多人的新奇選擇。更有甚者,也許不少人選擇去露營,不是因為喜愛,只是為了追趕潮流,讓自己顯得更“時尚”,如同網紅打卡一般。搭起帳篷,擺好裝備,“咔嚓”一聲后,曬到朋友圈,刷一波“小資情調”“精致生活”,再聽一波“哇塞”、“好潮”之類的吹捧,心滿意足地撤帳篷回家了。
這樣的露營產業,真的是能健康持續發展的嗎?
居安思危,如果疫情消失,人們的出行半徑不再受到限制;當跟風露營的熱度褪去,整個產業逐漸完善;消費者趨于理性,回歸更本質的露營體驗——追求自由、親近自然或者心靈層次需求的時候。相關企業將如何保障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如何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調整自身業務線成為每個從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根據《??怂剐侣劇返膱蟮?,全球傳統旅游產業萎縮了近六成,在這期間,人們對旅行的渴望與日俱增,勢必會發展出新型的出游項目。目前,豪華露營的增量最大,在未來五年內可翻3倍,其中千禧一代是增長最快的年齡段,他們在露營中制造出更豐富的多樣性。
![露營的“火”是“百花齊放”還是“大浪淘沙”? 露營的“火”是“百花齊放”還是“大浪淘沙”?]()
國內露營游起步不久,顯然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若按中國有1.5億人規模的常態露營人口來保守計算,每人年均露營花費1000元,市場規??蛇_每年1500億元。這個直接消費通過上下游產業鏈拉動相關行業,算上乘數效應,中國的露營行業產值將達到萬億。露營的市場潛力大,自然要抓住這把火,為它添柴加油,讓它可以火得長久。
當前中國的露營尚處在嘗鮮、從眾心理驅動下的淺層次露營,別說什么露營文化了,甚至連生活方式都還談不上。雖然露營發展的層次淺,但結果卻是:露營地跟風“蹭熱點”,沒有自身特色,千篇一律,缺乏規劃,配套設施更是匱乏。使用明火、亂扔垃圾,甚至對交通、治安、防疫等管理造成影響,埋下隱患。
一邊是露營市場的熱火朝天,紛紛入局,另一邊卻是缺乏監管和統一標準,露營行業無疑正處在粗放發展的階段。面對野生露營地“野蠻生長”的問題,“堵”不如“疏”。
2015年發布的《休閑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國家標準,把露營地分為自駕車露營地、帳篷露營地、青少年營地等種類,并給出了詳細的建設和服務標準。
然而,對于露營地由誰來管、如何管的問題,還缺乏一個清晰規范的界定,在管什么、怎么管等細節上也普遍缺乏一錘定音的說法。露營地點選擇面較廣,大家的娛樂方式也不盡相同,完全依靠個人自律來規范并不現實。鑒于露營行業近年來迅猛發展,有必要通過出臺政策、完善監管和市場本身的凈化作用等盡量壓縮“野蠻生長期”,讓其盡快進入規范化發展軌道。
要對露營營地的基本條件、營地分類、營地供水、衛生設施、垃圾處置、服務設施、安全管理、疫情防控、應急救援等標準進行細化,加強露營營地規范化、景區化和數字化建設,全力推進露營營地產業的健康發展,提高露營營地的管理水平。在標準明確的前提下,露營基地可根據分類標準,精確目標消費群體,進行一系列配套設施的完善,化解行業內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以解露營產業的“曇花一現”之擔憂。
--------------
來源:執惠、中國江蘇網、重慶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