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發展如火如荼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政策傾向、行業投資、消費需求等因素成為主題公園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但是主題公園其實也過了野蠻生長、供應稀缺的年代,今天的國內主題公園行業,大層面格局幾乎底定,各大品牌亦有自己的招數和套路應對下一階段發展。
主題公園之所以成為地產、文化、科技、政府、投資商等多種力量角逐的對象,是因為園區的經營手段不局限于傳統景區的運營模式和政策限制。在其開發基礎上,可發揮多種力量進行規劃改造,利用資源優勢加大宣傳資源,采用瘋狂價格戰等手段沖擊市場,以獲取最高利潤。
由于方特、歡樂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進行的全國性擴張,導致在全國各大區域板塊都形成較為嚴重的區域競爭現狀。以往的一個樂園吸引全國客群的方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么一個主題公園如何在群敵環繞下成功“突圍”呢?
![群敵環繞下主題公園怎么“突圍”? 群敵環繞下主題公園怎么“突圍”?]()
區別于傳統景區
那么如何創造出足夠有商業價值的時長,甚至二次重游率呢?唯有內容,足夠多的景點數量和足夠高的景點品質,以超出個人時間所及。主題公園相比于其他景點的獨特內容價值包括:
1、游樂設施,通常更復雜,更快,更大的硬件設備往往更有吸引力;
2、獨特性,獨特的游樂設施和景點往往比標準化游樂設施更有吸引力;
3、規模更大/更高/更快,更有吸引力;
4、身臨其境、強烈、景觀優美的主題更有吸引力,沒有主題會很影響吸引力;
5、主題和娛樂隊列;
6、使用當下流行的IP,比如哈利波特;
7、表演設施,有運輸系統的表演往往比單純演出更有吸引力。
競爭激烈
目前的主題公園界屬于“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局面,迪斯尼、六旗、環球影城的進入,方特、長隆、歡樂谷的發力,世茂、萬達、恒大等地產商介入旅游,政府著力投資或者支持本地開發商進行投資,讓主題公園的競爭呈現地產、文化科技、政府、投資商等多種力量角逐的局面,其運營手段和獲客手段將不僅限于傳統旅游的運營思路。比如做地產的可能會借助業主資源優勢和宣傳資源,投資商則有可能會為了短期利益采用瘋狂價格戰等手段沖擊市場。其復雜、其多變皆難以預測。
如何“突圍”?
在中國主題公園市場一直存在著門票收益占比過高,而零售、住宿等服務收益過小等問題。那么如何“突圍”成為一個重要的命題。
前提是編制適宜自己的開發規劃。編制獨具特色的主題公園開發規劃,突出園區某一個或者兩個特別的旅游產品,充分挖掘園區旅游資源,形成對游客的吸引點。文化IP的打造和娛樂項目的創新也是主題公園在輕資產輸出過程中的重要舉措。
關鍵是建立一條自己獨特的產業鏈。這條產業鏈所衍生出來的餐飲、商業、酒店以及其他消費領域的內容才是主題公園的價值所在,而門票收入僅僅是這個產業鏈中的一小部分。事實上,國內不少的主題公園在衍生產品和商業模式上已開始探索,通過在主題公園周邊大量建造主題酒店、商業街區、演藝場所等,來試圖拉長消費者的停留時間,提升消費能力。
重點是內在文化內涵的培養。光建立產業鏈當然遠遠不夠,主題公園產業鏈的形成,更多的不是通過外在形式上的設備、設施等建設,而是內在的文化內涵培養。高科技的設備可以購買,技術性的產品也可以引進,但是文化內涵作為主題公園的靈魂,且要符合中國市場,這是最大的難度系數。
難點是分析競爭市場,瞄準目標受眾。主題公園與傳統景區存在差異性,傳統景區立足本地特有資源進行二度開發,而主題公園是基于受眾需求進行創建,公園除了挖掘特有資源外,主要是基于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公園產品類型不同就決定著吸引的目標受眾不同。動植物主題公園、影視文學主題公園、科技互動體驗主題公園等多類型公園的開發具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