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和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局)印發了《關于推進國家公園建設若干財政政策意見》,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財政保障制度。
國家公園兼具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一直是無數旅行愛好者的樂園。我國首批國家公園設立后,公眾對國家公園是否對公眾開放的問題分外關注。
國家公園不能建成無人區,也不是隔離區,更不是人為設定的禁區。只要把握好旅游發展的定位和目標,環境保護和旅游發展完全可以達到相對平衡,進而實現人地關系和諧與可持續發展。要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做到生態保護、生態游憩、生態體驗相得益彰,通過國家公園建設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國家公園優質的生態產品。
![我們需要怎樣的國家公園生態游? 我們需要怎樣的國家公園生態游?]()
按照現在的規劃,國家公園劃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核心保護區原則上只對科學研究、考察、監測等活動開放,一般控制區要劃出一定范圍對旅游者、對公眾開放,滿足公眾進入自然、親近自然的要求,如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野外觀測點等。
目前看,國家公園已成為國民親近自然、開展科普教育、游憩休閑等活動的重要空間載體。國家公園也往往成為各國統籌生態保護和發展、建設美麗國土最亮麗的名片。
國家公園旅游是不損害“綠水青山”的生態旅游,這決定了要樹立正確的國家公園旅游發展觀,把生態效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推動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融合互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注重環保性。國家公園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范圍,以大尺度生態景觀和生態過程保護為核心目標,實行最嚴格的保護,人工干預極少,人只是“訪客”。利用國家公園開展旅游活動,應遵循生態第一原則,當出現保護與資源利用沖突時,堅持保護優先,嚴禁搞開發性項目。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的區域、訪客容量和路線,建設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生態旅游服務體系,探索建立預約制度,嚴格控制開發利用強度,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同時還要推動綠色國家公園建設,擴大使用水力、風力、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和廢水的產生及碳排放,并強調垃圾分類處理。
![我們需要怎樣的國家公園生態游? 我們需要怎樣的國家公園生態游?]()
二是注重體驗性。國家公園是事業定位,具有全民公益性,作為國家福利由全民共享,免費或費用極低。國家公園是一個自然生態系統最集中體現的地方,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就不能帶著“到此一游”的心態了,應該學會“沉浸式體驗”整個大自然的生態系統,去觀察大自然是如何運轉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生物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國家公園提供的是與其環境和文化相容的精神的、科學的、教育的以及休閑和游憩的機會和福利。公園在發展生態旅游過程中,需要配套構建合理的保護知識系統,比如針對其保護對象開發配套的科學解說系統,設置不同類別的路標路牌,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收獲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在深入體驗中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愛國情操,感受國家公園的普惠福祉。
三是注重教育性。我們把最好的生態系統、最獨特的自然景觀、最精華的自然遺產,都劃到了國家公園范圍里面,它是一個最好的自然課堂,大家在里邊能夠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國家公園教育、游憩等體驗活動的開展,需要對公園資源進行長期梳理,只有深入了解區域內的自然資源,才能不斷豐富自然教育的手段。每個國家公園應制定不同的規劃和策劃,開發個性化的自然體驗產品,打造符合國家公園氣質的生態旅游新模式。通過科研、教育、解說、游憩等活動,不斷豐富自然教育手段,形成資源開發與保護、國民旅游與自然教育及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國家公園模式。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旅游報、中國環境報、科技日報、中國綠色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