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久居城市的人們來說,郊野公園因為獨有的自然野趣和田園風光,可以說是家門口的“詩與遠方”。郊野公園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城市公園,它是以郊區農田、生態片林、水系濕地、自然村落、歷史風貌等現有生態人文資源為基礎公園往往占地面積更大,也更有野趣,因而頗具吸引力。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大都經歷了向外延伸、人口增多的變化過程,城市公園也隨之發生了一些嬗變。原來特有的休閑、觀賞功能漸次弱化,打上了更為濃烈的商業色彩。而郊野公園內很多土地都不是建筑用地,許多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方面的程序仍待協調落實,尤其是非節假日客流少,使用率不高,郊野公園的不少公共設施最后成了擺設。不僅配套設施不完善,不少郊野公園,野趣有余,休憩不足。郊區生態、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三大空間在郊野公園內的高度重疊,也決定了郊野公園并不能像城市公園這般,唯“休閑旅游”至上。
![郊野公園如何處理生態與休閑的關系? 郊野公園如何處理生態與休閑的關系?]()
相對位于城市中心的公園來說,郊野公園要更注重“原汁原味”和野趣,規劃要遵循“堅持生態優先、彰顯自然特色、適應游憩活動、體現地域特點”的原則。郊野公園應最大限度地保留地區原有風貌,適度開發,尤其應避免用力過度,應盡可能減少人工痕跡,避免破壞其原始風味。提供服務的場所在建設時,應盡量采用產自當地并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石材、木材等,利用廢棄建材,在外觀上保持濃郁的郊野氣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這是郊野公園不同于一般公園的特色所在。
郊野公園要承擔生態保育的功能,進行生物多樣性維護、調節河川徑流和氣候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不同于城市公園,郊野公園所處的區域在城市外圍,往往有著很長的農耕歷史,因此“田”不僅是郊野公園的主要鄉村風貌景觀,也有著重要的農業生產物質要素。這兩種功能定位可以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可以通過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將郊野公園的景觀生態功能、旅游接待功能與原本的生產功能相結合,變成復合功能??梢酝诰蜞l村趣味的自然景觀,引入有鄉村風味的體驗性項目,增加市民的體驗感,讓他們到郊區來找到更多的蘊含自然野趣的生態空間環境去休閑游憩。
![郊野公園如何處理生態與休閑的關系? 郊野公園如何處理生態與休閑的關系?]()
另外郊野公園還應承擔一定的游憩休閑功能,依托區域內的生態景觀資源,提供適度的活動休閑空間,滿足游憩需求,比如提供步道、自行車道、野營場地等。
鑒于郊野公園選址多在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郊野地區,它還應承擔其科普教育的功能,成為城市居民親近自然、體驗自然的科普教育基地,并為更多人打開一扇了解在地歷史文化內涵的窗口。
郊野公園要發展,就不能有公共服務方面的短板,需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來支撐,郊野公園的成熟運轉需要周邊配套設施的完善,要提高公共服務和便利性。當然郊野公園的管理功能是一個“進行時”,很多設施不可能在一開始就非常完備,但應該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根據區域的發展和游客的需求配備、調整設施,增加相應的服務。
-------------
來源:上觀新聞、新民晚報、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