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準設立并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建設國家公園,就是要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保護起來,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體現全球價值、國家象征、國民認同,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
![國家公園建設如何避免功利主義? 國家公園建設如何避免功利主義?]()
從第一批國家公園的創建經歷看,國家公園不只是一片普通的自然保護地,更是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創建國家公園帶給當地的也不止生態保護修復方面的積極成效,更為深遠的影響是,當地自然生態保護的體制機制將發生改變。
從試點到正式設立,幾年間第一批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值得肯定,管理體制創新、嚴格生態保護、社區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探索和經驗更加值得借鑒學習。
現有自然保護地不同程度存在著空間重疊、邊界不清、權責不明、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等問題,國家公園體制的建立整合各類各級自然保護地和周邊生態價值高的區域,破解部門、地方利益與行政體制的分割,有效解決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的碎片化問題,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的就是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統籌考慮保護與利用,對相關自然保護地進行功能重組,合理確定國家公園的范圍。按照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對國家公園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國家公園建設如何避免功利主義? 國家公園建設如何避免功利主義?]()
首批國家公園設立,均處于生態安全戰略格局關鍵區域,具有清晰的生態紅線和安全底線。國家公園建設必須按照生態功能區國土規劃“三線一單”要求,實現嚴格的生態保護和監督機制,避免“整容式”生態修復;除不損害生態系統的原住民生活生產設施改造和自然觀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絕對禁止以圈地為目的的過度開發和破壞式建設。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最重要類型之一,屬于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范圍,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國家公園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不同于一般風景區,國家公園實行更嚴格的保護,在保護、科研、教育、游憩、社區發展五大功能中,游憩處于次要地位。國家公園只能以自然保護為主,娛樂休閑為輔,因此,各項設施的設計建設,必須遵守國家公園功能分區的限制,按照各分區容許發展情況進行細部設計與建設。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國家公園甚至沒有直接的經濟產出。但國家公園作為一張名片、一個品牌,國家公園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決策活動必須以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環境保育、永續發展為前提,不是以開發利用為目的。少數地方政府和群眾為了發展經濟的一己之利,可能出現重申報輕管理,重創收輕投入的行為,甚至最終出現“爛尾工程”。國家公園建設必須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構建起由國家主導的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建設的長效機制;建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加大財政補貼和國有資本持續性投入,建立長期穩定有效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要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保障,推動國家公園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避免出現功利主義思想和行為。
----------------
來源:大眾日報、海外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