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環球度假區的開放,是疫情沖擊暑期后旅游市場傳來的一大利好消息,為旅游市場復蘇帶來新的氣息。
根據攜程平臺數據顯示,8月30日下午北京環球影城官宣開業日期1小時內,攜程平臺“北京環球度假區”的訪問熱度迅速上升830%,北京環球度假區周邊酒店訪問量也呈現遞增趨勢,截至30日下午4時,周邊酒店搜索熱度較上周同期增長320%左右。
![如何打造一座有內涵的主題公園? 如何打造一座有內涵的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一直是文旅產業皇冠上的明珠。而全球頂級主題公園,更是世界級科技、藝術和娛樂的最先進的代表。它的高投入、高影響力,在所有的文旅產品中無人能及。
北京環球影城的開業,重新塑造了中國旅游業的全新的格局。從此,中國的頂級度假樂園市場形成了“南迪士尼、北環球影城”的雙雄爭霸格局。中國北方旅游市場缺乏重量級主題公園的局面一舉被打破。
眼下,國內主題公園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聚集區域。目前,競爭最激烈的主題公園市場仍是長三角地區。而京津冀地區,將隨著北京環球度假區的開業成為新的焦點。從1989年到2021年,中國主題公園已走過整整32年,有成功有失敗,個中艱辛不足道矣。
隨著環球影城的開業,受疫情反復影響而沉寂的主題公園行業,再起波瀾。一家主題公園,到底有多吸金?
![如何打造一座有內涵的主題公園? 如何打造一座有內涵的主題公園?]()
對于一家主題公園而言,其營收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門票,這是第一次消費,二是入園后的餐飲、住宿、商品等二次消費,對于大部分動作良好的主題公園來說,二次消費才是大頭。
在很長一段時期,不論主題公園主題為何,目標消費群體為何,盈利難都是中國主題公園的通病,加之迪士尼的入駐,環球影城的即將開業,都更令本土品牌的主題公園倍感競爭壓力,而且還在不斷擴張,尤其是目前國內主題公園雖然游樂設施眾多且先進,但文化元素卻乏善可陳,山寨和粗制濫造,缺乏獨特性和品牌IP,而IP在塑造主題、強化體驗和促進二次消費等方面具有潛在優勢。中國“旅游+地產”的特色發展模式使主題公園極易步入“假公園真地產”的歧途。
主題公園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另一面卻是內核缺失,也可以說是特有文化元素的缺失,不僅減少了回頭客的可能,也使得消費者在園區的二次文化衍生消費大受影響,公園經營方不得不靠不斷提高的門票價格來支撐盈利??傻鲜磕岬臓I收,IP授權開發和自營紀念商品收入以及園區租賃和銷售收入合計遠高于門票本身的收入。對比一下迪斯尼,國內要么IP簡單粗暴沒有文化內涵,要么就干脆沒有。
![如何打造一座有內涵的主題公園? 如何打造一座有內涵的主題公園?]()
縱觀全球的巨頭級主題公園,其發展思路往往遵從以下路徑:以IP作為傳導源頭,以包含主題公園在內的上下游產業作為主營業務實現IP 變現,同時通過持續自身創作或外延收購IP,并借助IP 的影響力進行異地復制,打造“內容創作與授權——線上線下平臺整合——周邊衍生——文化輸出”的泛文化產業生態。
在這方面,中國本土主題樂園顯然落后了一大截,本土主題樂園即便是頭部企業,其營收大部分仍然依靠門票,運營成本高,壓力大。無論是華強方特“熊出沒”的單一IP,還是宋城集團“千古情”的嚴重同質化,均顯得支撐力不足,衍生品占比更是微乎其微,以致盈利模式只能依賴門票收入。
隨著海外游升溫以及出國旅游的便捷化,國內的主題公園運營者應當意識到,自己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在國內,也在海外。主題公園過半盈利只是中國主題公園轉型的開始,如果想在市場上取得難以撼動的一席之地,還是要有拿得出手的特色文化IP,以及過得硬的服務質量。要在“軟件”上下功夫,而不是只知道升級“硬件”。畢竟,自己的特色文化元素,是與別人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競爭力來源,主題公園的文化內核才是保持增長的動力。
------------------
來源:上游新聞、執惠、環球網、北京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