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為加強遺產地保護,我國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確定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國自然遺產地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名片”。
同時還要看到,城鎮化和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轉的趨勢威脅著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我們的遺產正在遭受威脅,保護、利用與管理中的突出矛盾仍待破解。我國的國家自然遺產地治理格局是分而治之,其弊病已經凸顯,導致各部門跑馬圈地、保護區面積虛大、保護效率低下、監管能力不足?!笆澜邕z產”這一金字招牌,能為地方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地方政府申遺時往往不遺余力,投入頗多。然而,一旦申遺成功,似乎就進入了“投資回報期”、“重申報、抓開發、輕保護”的怪圈由此形成。
![怎么建設國家自然遺產地? 怎么建設國家自然遺產地?]()
目前我們對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管理研究尚處探索階段,大多是個案研究,并無十分成熟的方案。事實上,世界自然遺產地也是廣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如何進行合理分區、分類保護,進行系列生態設計,促使保護與開發同步進行,實現生態保護、旅游開發以及社區發展共贏,還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自然遺產地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
①保護監測設施。建設必要的游客流量監測調控和規劃監管設施,如門票預約系統、景區入口門禁設施、重點景點和游線的視頻監控設施、游客量實時監測與信息發布系統、應急救援與指揮調度系統、規劃實施監測設施等。
②保護性基礎設施。建設必要的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垃圾和污水收集、環衛設施、綜合防災減災和監測預警設施、小型管理用房等。道路交通設施。建設必要且富有特色的慢行游覽道路設施,如游步道、木棧道、生態停車場,以及必要的風景名勝區外部連接道路(主要解決斷頭路和最后一公里問題,不支持長距離的景區外道路建設)等建設必要的資源展示設施、游客解說教育設施(展示中心、標志標牌、科普教育等設施)、游覽安全設施等。
![怎么建設國家自然遺產地? 怎么建設國家自然遺產地?]()
建設要點
自然保護地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堅持嚴格保護,做到應保盡保,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確保重要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保護。在強化保護的同時,要推進自然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基于對自然生態系統結構、過程和功能規律的認識,采取科學的、動態的、適應性的利用措施,發展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將綠水青山自然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對自然遺產當存有敬畏之心,理解、遵守相關規定,畢竟保住了自然遺產的原始風貌肌理,才會有更好的再聚。
共建共享自然保護地的實踐路徑,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自然保護領域一項重大的根本性變革,其中建立自然保護地社會共建、全民共享機制是關鍵環節,是推動國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根據自然資源特征和管理目標,合理劃定功能分區,實行差別化管控措施;發揮政策激勵和保障作用,建議對自然保護地集體所有土地引入保護地役權制度,引導建立多元化、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
妥善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需要在游客承載能力和場地承受能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能為了經濟不顧生態,也不能完全地保護不做旅游開發,自然遺產地不會成為迪士尼樂園,也不是完全不能碰觸之地。我們追尋的是保護自然遺產,同時鼓勵并允許人們享受和欣賞這些遺產。因此要協調處理好保護與發展、遺產地與周邊社區的關系,爭取各方面加大對遺產地及周邊地區的支持力度,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引導可持續利用,減輕和化解經濟高速發展對遺產地資源的威脅。避免世界遺產被過度開發,地方政府應有長遠的眼界,謹記“申遺”成功并非終點,開發獲利亦非要義,保護才是重中之重的長久之計。 ?
----------------
資料來源:青海日報、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