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標志著我國國家文化公園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由此,打造國家文化公園的樣板,推進國家文化公園的建已成為一種趨勢。
國家文化公園是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作為一個時空連續、虛實相生的文化生態系統,在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應堅持整體保護、統一管理、規劃先行的原則,在保護文化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礎上,適度發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態產業。
![國家文化公園應該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建設好? 國家文化公園應該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建設好?]()
國家文化公園的核心資源不可替代
國家文化公園的核心資源應具有不可替代性。國家文化公園所保護傳承的,應是某一類別、某一領域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的杰出代表。其不可替代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價值的不可替代。國家文化公園的文物和文化資源應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若其缺失,會對中國的文化保護和遺產傳承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二是類型的不可替代。國家文化公園的文物和文化資源應該是中國國家文物和文化資源體系中某個特定類型的獨特代表,是不可或缺的類別,無論從歷史發展維度,還是從文物和文化資源構成完整性維度,其都是必須保護的資源。
國家文化公園怎么在保護中建設?
一是保護優先,強化傳承。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核心任務,第一個原則就是保護。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必須要落實保護第一的原則,確保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防止對文化遺產進行超負荷利用和破壞性開發。應注重對國家文化公園內現行文化遺產資源的系統整合,制定新的分類標準與保護體系,恢復線性遺產的整體結構與歷史風貌,建構以文化資源為主體的整體遺產格局。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就是要真實、完整保護傳承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差異化的保護與管控制度,突出活化傳承和合理利用,依據“保護優先、適度開發”的管理原則,管理強度隨影響程度的增強而逐漸降低。要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堅持保護第一,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把文化遺產利用好、歷史傳統弘揚好、歷史文化傳承好。
![國家文化公園應該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建設好? 國家文化公園應該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建設好?]()
二是提升文化自覺,打造全民參與的遺產活化模式。國家文化公園的管理也要重視遺產的社會參與,文化遺產要在活化中保護,要強調“人”的因素,重視當地人的生活、重視當地環境保護的整體性,培養全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共識。設立園區社區建設專項扶持資金,或建設符合當地特色的旅游項目,著力解決好居民生計問題;同時,也要充分發揮社區參與園區保護與管理的自主性,逐漸培養起全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共識,助力全民提高文化自覺。
三是建立跨區域保護機制。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應充分考慮文物和文化資源物理空間分布的分散性,完整保護位于不同區域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將位于不同區域、同一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統一保護起來,如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均跨越15個省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跨越8個省份。文物和文化資源空間上的跨區域分布,要求國家文化公園在建設中要充分考慮資源的空間完整性,構建跨區域的資源保護機制。
四是總體設計,統籌謀劃統籌規劃。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理應體現國家水準、展示國家形象,這就需要從總體規劃上體現這一國家文化形象的整體性,因此要堅持規劃先行,突出頂層設計,統籌考慮資源稟賦、人文歷史、區位特點、公眾需求,做到特色性與整體性的統一。同時還要注重跨地區跨部門協調,與法律法規、制度規范有效銜接,發揮文物和文化資源綜合效應。要從實際出發,認真謀劃省市縣三級規劃,著力突出重點、做出亮點、體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