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過是一場旅行。
對于時下的年輕人來說,傳統的城市景點觀光游已經少了很多吸引力,而“網紅城市打卡”,則因為具備更多的“感受都市脈搏”、“在地化體驗”、“探索嘗新”、“社交”等屬性,大受歡迎。
用幾天時間走遍城市里值得打卡的網紅點,或像歌曲《成都》里唱的那樣,只是在街頭漫步,在咖啡廳的落地窗前看行色匆匆的人群,拍上美美的照片,體驗設計感滿滿的酒店,感受城市的煙火與繁華……城市度假已然成為年輕人選擇目的地的目標之一。甚至還有人稱,年輕人下班之后的休閑生活,也加入了城市度假豪華套餐里,穿一雙舒服的鞋,化上美妝,見見好久不見的老友們,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夜市商區,給心靈放個假。
![“城市度假”藏著怎樣一片藍海? “城市度假”藏著怎樣一片藍海?]()
隨著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單純的“為消費而消費”的態度,尤其是周圍乃至整個城市的中高收入年輕白領階層來講已然轉變,對于如何利用平時閑暇或者周末時間短暫休閑社交,成為大家面對強大壓力的情緒出口,這也是未來城市度假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如今的旅游休閑需求,呈現出從國際向國內、由遠程至近程的顯性“內”化特征,和從多點打卡到多元玩法,從追求形式到探究內涵的隱性“內”化特征。
對于城市度假和傳統度假來說,它們本質上都是追求令精神和身體放松的在目的地較長時間的居留和深度體驗。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會有交叉重合的部分,但又各具特點。無論是游客還是市民,對于一個城市“種草”都源于城市美好的印象、尋找生活的意義和逃離當下三大目的,如果能夠在身邊就能獲得這三個方向的滿足,不必舟車勞頓,亦可感受到“身邊的遠方”。那么在城市度假的大趨勢下,要怎么把握才能抓住市場機遇?
一是利用資源開展城市度假,傳統的度假主要以某個點狀資源為核心吸引物,如山地度假、湖泊度假、濱海度假、溫泉度假等,而城市度假則更注重城市整體的服務體系。但也可能出現交叉或重合的情況,如游客去青島度假,核心吸引物是濱海旅游資源,但也同時依托青島的整體城市服務體系,兩者的組合更有利于游客做出城市度假決策。
![“城市度假”藏著怎樣一片藍海? “城市度假”藏著怎樣一片藍海?]()
所以要開發城市度假,需要積極利用城市資源,圍繞全域旅游、全時旅游建設,不斷強化“旅游為民”的主客共享思維,完善行業頂層設計,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在城市建設戰略上高瞻遠矚、在形態和業態上持續發力。提升城市旅游休閑功能,以創意思維將城市文旅資源串珠成鏈,打造沉浸式度假產品,培育文化演藝、夜間消費等業態,在目的地打造、產品供給、業態創新、品牌建設、數字賦能、消費提振等方面積極發力,形成完整的城市度假體系。
二是提升內循環能力,傳統的度假目的地大多數是以接待外地游客為主,如三亞、麗江,黃山、武夷山等,而城市度假中,城市既要向外地輸送客源,同時也要向本地輸送客源,其既是外地游客的度假目的地,同時也是本地居民的休閑度假目的地。
這就要求城市提升內循環能力,在做優大眾旅游市場的基礎上,努力向中高端市場發力,聚焦旅游景區、旅游飯店、旅行社、精品民宿等市場主體,努力推進市場監管和旅游服務等工作創優、創新,豐富城市度假內容,完善城市度假功能。
三是拓寬城市消費可能性。城市度假讓城市內的旅游項目開始進行重新定位與思考,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空間、業態、運營等多個維度,實現購物、休閑、娛樂、文旅、商務等多種功能相結合,完善城市商圈綜合服務功能,既能滿足外地游客的碎片化出行購物需求,又能成為當地人日常休閑選擇的新消費方式,就角色功能而言不亞于專門的旅游景點,事實上,城市度假已經逐漸衍生為當地拉動新消費的動力之一。
-------------
來源:執惠、環球旅訊、中國旅游報、su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