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以西,層巒深處,森林覆蓋率高達96.5%以上,車馳其間,滿目蒼翠。這里是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的故里,長久以來,由于大山阻隔,這一片山林曾“養在深閨”少有人識。
于群山環繞之中,山坳一側臥著一片長百余米、寬三十余米的大屋頂,背靠著高約300米的山坡,坐東朝西直面省道。在山另一側的聚居村落,民居依山而建,屋檐層疊。這里就是文成縣西坑鎮,作為浙江四個民族鎮之一,這里有著濃厚的畬族風情。而這一片大屋頂就是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客廳。
![臥入山麓的大屋頂——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客廳 臥入山麓的大屋頂——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客廳]()
該項目是接待各方游客的“客廳”,同時體現當地特色和彰顯地域文化。作為展現小鎮形象和導覽小鎮概況的窗口,這里承載了展覽、接待、會議、旅游服務和集散等功能,項目總面積約10800㎡,其中地下室5500方作為集散停車場。
建筑從當地居民聚落形態中抽象出折疊式屋面,并利用山體進行層疊。它不僅能在尺度上與傳統建筑進行對話,而且能更好地與中式瓷磚、磚墻、仿木構等建筑語言相匹配。建筑的體量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化整為零,使它放置于群山之中也不會顯得過于突兀,形成良好的共融。
![臥入山麓的大屋頂——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客廳 臥入山麓的大屋頂——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客廳]()
![臥入山麓的大屋頂——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客廳 臥入山麓的大屋頂——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客廳]()
在大屋頂下,以菱形錯落有致的網架系統和森林中盤根錯節的樹冠為意象,將森林之間的樹冠群像抽象為一種張力的建筑結構,成為本案最具表現力的形象特征。樹狀結構的支撐在形式上契合于“文”的甲骨文字型,與當地畬族傳統的手工編織彩帶中的菱形網格紋樣也產生了呼應,完成對傳統文化的再次詮釋。
作為展現小鎮形象和導覽小鎮概況的窗口,設計出發點來自于對森林意向的抽象,將自然的森林抽象成樹狀的結構,整座建筑儼然森林中的一片人工樹林,與項目背后叢林密布的山坡完美的融合,極好地匹配了“森林氧吧客廳”的定位。
![臥入山麓的大屋頂——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客廳 臥入山麓的大屋頂——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客廳]()
建筑采用連續折疊的屋頂形式與當地的民居形式和諧共生。建筑周邊的挑檐是對斗拱原型的抽象與簡化,是對傳統建筑形式的傳承表達。
這座生長在森林之上的坡頂建筑,或將成為文成旅游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