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非遺”的東風,如何發展非遺文旅小鎮?

借著“非遺”的東風,如何發展非遺文旅小鎮?

日期: 2022-07-08
瀏覽次數: 9

非遺”傳承與文物保護不同。文物保護必須“原汁原味”,“非遺”傳承講求創新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曾有輝煌的過去,有閃光的現在,還應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

生活化、時尚化是“非遺”活化傳承重點和難點,一些“非遺”園區往往因為不能很好地推進非遺生活化和時尚化而遭遇發展瓶頸。怎樣才能讓“非遺”既緊跟、引領時尚又貼近日常生活?非遺小鎮是一種探索形式。

非遺小鎮是指以特色非遺資源為基礎,以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為方式,傳承和弘揚獨具特色的區域傳統文化,影響和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文化區域。非遺小鎮是地域概念,可以是一個村鎮、一個集群、一個街區等。

借著“非遺”的東風,如何發展非遺文旅小鎮?

活”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也是重要的精神因素。當“非遺”成為新風口,特色小鎮的“非遺”道路該如何走?

重視非遺資源搜集和文化整理工作,發掘更多的非遺項目。非遺小鎮的建設首先要加強對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充分盤活資源,讓更多人看見、觸摸、感受到非遺文化歷久彌新的動人魅力。要積極申報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建立健全非遺保護和傳承機制,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發展、提升和創新上下功夫,設立專項經費,用于非遺活動開支;景區設立非遺獎補機制,對本地區非遺事業有突出貢獻者給予獎勵。更多非遺項目走出“深閨”,從“活起來”到“用起來”“火起來”,綻放出迷人的光彩。

文旅融合是非遺小鎮發展的必由之路,打造多功能旅游目的地,圍繞非遺作文章,展現非遺文化,實現多功能規劃,以非遺文化為核心進行全方位打造,既能保證小鎮不同區域布局的合理性和連貫性,也符合小鎮未來的發展藍圖。同時通過非遺傳承研究,通過設計者和非遺傳承人相互啟發,在保留非遺外在文化符號和內在文化底蘊的前提下,創造屬于當下的、具有非遺特色的產品,才能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展現非遺魅力,加快“非遺+旅游”產業融合,為旅游發展尋找新資源,為非遺展示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借著“非遺”的東風,如何發展非遺文旅小鎮?

吸引高端非遺項目入駐,探索非遺項目產業化、市場化、商品化,游客可親身參與到非遺文化產品的生產過程,親身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使小鎮既可游覽觀賞,又可深度體驗,讓小鎮可持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同時并不是每個非遺企業都能落戶小鎮,應嚴格審核入駐企業準入資格,引進符合小鎮規劃、能創新的非遺企業,同時還應有淘汰退出機制。

引入產業鏈條,打造非遺經濟圈。文化固然是小鎮發展的靈魂所在,但是產業機制則是小鎮發展的長久之計,如何讓特色的非遺文化落地,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則是非遺小鎮建設需要探索和解決的難題。這就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有資質、專業性強的企業或團隊,對本地非遺進行規劃和提升,不斷拓展非遺產業鏈,融入食、住、行、游、購、娛等元素,推出“非遺展示+餐廳/民宿或酒店/交通工具/景點/商店劇場”等非遺旅游產品和服務,形成全產業鏈的非遺文化旅游發展模式,進而建設非遺小鎮,凸顯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帶動群眾就業增收,讓“非遺”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其中。

重視非遺傳承和宣教工作,聘請專業的師資力量,提取當地非遺知識,科學編排非遺研學課程,讓更多的學生認識非遺、了解非遺,培養青少年養成尊重歷史、保護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和良好氛圍。在筑牢非遺保護基礎、加大宣傳、推進“非遺+”等方面積極著手,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為更加獨特的、活態的、非遺氛圍濃厚的棲居場所。

--------------

來源:鄂州日報、央廣網、中國網等


網站導航 聯系我們 關注我們 友情鏈接
咨詢熱線:0571-89874258/88390985 聯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杭行路666號萬達廣場C座6樓 公司傳真:0571-85174259
掃一掃關注詩畫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詩畫微博號
娇妻在厨房被朋友玩得呻吟,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日本成本人片免费高清,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