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三產融合,我們差在哪兒了?

農業三產融合,我們差在哪兒了?

日期: 2022-08-19
瀏覽次數: 3

農業三產融合、產城融合都是農業政策導向和農業產業導向的重點建設思路,雖然目前農村三產融合在實踐中的發展如火如荼,但受制于農業資源稟賦條件、從業主體特征、農業技術水平、管理體制、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當前我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農業發展的基礎依然還是比較薄弱,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要素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還沒有突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能力還比較弱,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還面臨諸多的困難。為了解決融合難題,推進農業三產融合,我們需要從哪些層面來著手呢?

農業三產融合,我們差在哪兒了?

產業發展方面,繼續深入挖掘農業的多功能性。一是堅持做實傳統產業保穩定。守住耕地紅線,讓傳統種植產業更好地走上規?;?、機械化發展的快車道,促進更多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打牢鄉村振興的基礎。同時時引入綠色農業、數字農業等,數字技術要向農業農村滲透融合,促進傳統農業各領域、各環節數字化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二是堅持做強高效產業促發展。應該向結構多元化、功能多樣化和產品綠色化方向發展,將生產功能、休閑功能、景觀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社會保障功能、生態功能等多元價值高效開發,高度融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多元化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加大注入科技、文化等新要素新業態的力度,實行“生產 加工 科技”全鏈條開發,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平臺。集聚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主體,推動產業鏈延伸和產業功能拓展,結成農業產業發展共同體。三是堅持做優特色產業出精品。著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調優種養業、調精加工業、調活服務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積極搭建平臺,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做大規模,做亮品牌,做優品質,有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蓄力賦能。

主體培育方面,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加大培訓力度、強化政策扶持、改善創業服務等多種方式,讓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收益更多地留給農民,增加小農戶收入。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聯農帶農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建立小農戶與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走股份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路子。

農業三產融合,我們差在哪兒了?

政府支持方面,優化營商環境,緩解人、地、錢要素瓶頸制約。在財政項目上加大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傾斜和支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標準推進建設農村水、電、路、文娛、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基礎設施,讓農民充分享受到農村發展成果; 廣泛引導社會資本多渠道參與鄉村建設。在社會資本與鄉村發展共享共榮、互惠互利的原則下,加大農村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導城市溢出資金流入周圍鄉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鼓勵村集體經濟收益取之于村、用之于村。統籌布局,因地制宜,提早謀劃;,加強對產業的規劃指導,建好產業籌備庫,做到“在建一批、儲存一批、爭取一批、前瞻一批”。

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優化三產融合制度環境。堅持以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為基本動力,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以資源管控、環境監控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科學適度有序的農業空間布局體系,綠色循環發展的農業產業體系,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政策支持體系和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全面激活農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

未來,要進一步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大力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相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通過加快農業有效投入,努力提升特色農產品發展水平。同時,農業農村有效投資要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領域短板,不僅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硬件短板要補齊,社會治理方面的軟件短板也要補齊。

------------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經濟參考報、中國社會科學網、《農村經濟與科技》、人民日報等


網站導航 聯系我們 關注我們 友情鏈接
咨詢熱線:0571-89874258/88390985 聯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杭行路666號萬達廣場C座6樓 公司傳真:0571-85174259
掃一掃關注詩畫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詩畫微博號
娇妻在厨房被朋友玩得呻吟,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日本成本人片免费高清,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