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

免費服務熱線

0571-89874258

0571-86483696

0571-85174259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杭行路666號萬達廣場C座6樓

zjshjn@126.com

0571-85174259

欒曉峰:城市更新,如何做好風險防范

日期: 2021-07-30
瀏覽次數: 50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這是“城市更新”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已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時,必須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因此,在更新推進的過程中,城市本身以及各主體的價值觀、利益訴求、文化背景、階層地位、規則意識等都是相應的影響因素,會對更新的過程產生影響,使城市更新充滿未知與不可測性。更新是為了降低城市發展風險,讓城市更美好,但更新本身充滿風險,有效規避更新過程中的原生風險以及因更新而產生的次生、衍生風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從風險治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客觀規律出發,把握城市更新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隱患,才能將我們的城市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欒曉峰:城市更新,如何做好風險防范  

? ?加強事前普查,防范原生安全風險。城市更新其實質是城市建設從增量建設轉變為存量治理。增量建設,主要是建筑工程工作,相對單一。而隨著城市發展,單一的建筑主體會隨著人員、設施、功能的豐富導致建筑與人、物、文化在不同領域相互結合、相互迭代,城市間的復雜性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首先是越來越多過了質量保修期的城市建筑、老舊社區,因過度承載,本身就是風險的“灰犀?!?,存在著安全風險隱患。其次是對這些建筑、社區進行更新時,又因地質變遷、周邊環境、人文需求的復雜性,牽一發而動全身,都可能引發安全風險。這也是有些地方寧可去建新城區而不愿意進行“棚改”“舊改”的主要原因。但這些“老破舊”最終也不得不去面對,因為其中風險隱患隨時可能爆燃。同其他類型的安全風險防范一樣,城市更新要著重于事前階段摸底的基礎工作,隱患摸得越清,防范越具有針對性。因此,弄清、解決安全風險及其隱患是城市更新風險治理的首要問題和“重頭戲”?!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城鎮化推進的關鍵階段,安全風險防范與普查的重點就在城市;而作為城鎮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過更新“老破舊”來防范安全風險。各地可將當前的災害風險普查工作與城市更新工作兩者進行有機結合,齊頭并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強事中統籌,規避行政衍生風險。政府是城市更新主導者,城市更新涉及到政府諸多層級與部門,如果部門之間分工不協調,碎片化推進城市更新,就有可能因行政失誤引發一些衍生性風險。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剛性決定了城市發展與更新的高度,財政資金匹配的支撐能力與運作透明性決定了更新的效度,一線干部的協調、執行能力決定了更新的進度,等等。例如,有的地方新官不理“舊賬”,無法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有的地方不注重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有的地方政府人員被利益集團俘獲,導致出現“豆腐渣工程”;有的地方因工作方式、方法問題引起干群關系緊張。因此,作為更新的主導者,政府的創新意識、綜合能力、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程度也存在諸多的不可測性。能否運用好城市空間資源分配的權力,能否抵制住更新中城市空間價值增值帶來的誘惑力,能否具備將城市更新的藍圖與人民的意愿訴求進行有效結合轉化的實力,這些問題都是作為城市更新主導者的政府必須認真考量的風險因素。這些問題的解決在于城市管理者能否著眼于長遠,對城市發展、更新與政府行政能力的總體提升進行統籌推進,既要注重科學、規范,又要注重民主、協商;既要關注資源稟賦,又要學會“無中生有”。城市更新的活力要體現在政府的創新魄力、資源稟賦的潛力、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提升上;只有把這幾個方面統籌起來,才能從體制機制上確保更新過程的可持續性。
  加強事后塑造,降低次生人文風險。城市空間是其他資源要素的載體??臻g結構發生變化,所承載的人、財、物等要素也要進行重構。重構的過程即城市要素進行快速流動的過程,其中各要素的流動主要以人為轉移。舊有的城市空間形成的傳統習俗、規則觀念、人際關系等社會“小環境”會隨著更新而消失、重組或重建。城市的團結就是靠這些“小環境”中一個個小共同體而建構起來的。一旦生存的環境不復存在,共同體也必然解體,受到影響的人們為保障自己的利益或重新尋找新的環境或尋找新的資源或與陌生人進行碰撞、互動,這些過程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陌生空間的融入需要重新學習規則,陌生人群的融入需要重新調整行為,陌生工作的融入需要重新調整狀態,等等,這些外在社會“小環境”的變化引起人們內心“小環境”的變化,由此會產生人的情緒低落、人際沖突甚至會出現群體極化現象,這些都可界定為由城市更新引發的次生人文風險?;馊宋娘L險是城市更新中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更新不僅指向城市載體本身,本質上指向的是城市中生活的人,人的更新才是關鍵。因此,在城市載體更新的同時,要做人的塑造工作。首先要關注直接受影響而變換居住環境的居民的訴求。對這部分人要做到家安,找到新居所,要住有所居,并住有好居;要做到心安,引導其樂業,融入新社區。其次要提升新入市民的融入能力。通過貼心的市民融入政策、社區鄰里關懷手段、民間社團的互動機制、工作單位的引導措施等讓這部分人極早習得城市規則、文化、風俗,找到生存、生活的歸屬感。這些方面都有助于維持原有“小環境”“共同體”,也有助于快速形成新的“小環境”“共同體”??傊?,“共同體”的存續對于城市更新而言,可以起到消弭衍生人文風險或起到沖突緩沖作用。

-----------------

來源:學習時報


    推薦新聞: / News More
  • 點擊次數: 7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際上背后最重要的支撐就是產業振興。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而且是放到五大振興之首,并且在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重點要做好“土特產”三個字文章。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未來在落實好產業幫扶政策,讓“土特產”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方面有哪些考慮?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據此對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重點從四個方面來下功夫。一是在彰顯特色上下功夫。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用好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這就是土。形形色色的農副產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都是鄉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要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緊緊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也就是“兩個多”,因地制宜選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在產業融合上下功夫。重點是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接二連三,大家對這個都很熟悉了,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在縱向上,貫通產加銷,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在橫向上,融合農文旅,加快發展面向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現代鄉村服務業,剛才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居間服務,實際上很大程度就是這個,鼓勵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游休閑、養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推動農村由賣產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剛才講一個原字號向制成品,這里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三是在優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以各類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完善縣鄉村產業空間布局,立足整個縣域統籌規劃發展,科學布局生產、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著力提升縣域產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
  • 點擊次數: 7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黨的二十大再次對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系統部署。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五屆長江經濟帶發展高端論壇暨2022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舉辦,與會專家學者為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建言獻策。上海穩居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榜首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教授莊毓敏發布了《2022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該指數報告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框架,從綠色創新投入和綠色創新產出兩大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全面評價了2017—2020年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綠色發展和創新驅動情況。根據指數測算,2017—2020 年上海穩居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榜首。報告還從八個子指標維度,分別介紹了排名前十城市的先進經驗,其中上海在“創新制度”“研發投入”“創新轉化”“創新產出”“健康生活”等方面均表現突出。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王振指出,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驅動力空間布局,總體呈現出非均衡化、梯度化的空間特征。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長江經濟帶人才創新雁陣,要遵循客觀規律,發揮各地比較優勢:第一,著力增強和造就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頭雁功能;第二,著力在南京、武漢、杭州、合肥、長沙、成都、重慶等重要支點城市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新型創新平臺;第三,在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個國家級創新方陣;第四,在各個重要城市,深入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進一步激化活力;第五,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建設科技創新共同體;第六,構建區域利益協調機制,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帶動各地發展。莊毓敏針對長江經濟帶各城市在綠色創新投入產出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突出短板,從汲取優秀城市經驗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考慮,提出了以下五條政...
  • 點擊次數: 21
    11月24日上午,“2022中國城市旅游發展論壇”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雒樹剛以視頻連線形式參加會議并做專題發言。以下是發言內容:第一個問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和旅游工作給予高度重視,用相當篇幅論述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用四個關鍵詞來概括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第一個關鍵詞:“兩個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作了深入闡述,特別是富有獨創性地對“第二個結合”作了深入闡述?!秷蟾妗酚谩?0個字”概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體現出來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即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的最為精準、最為精辟的提煉。這“40個字”的概括有著重要意義,我體會有“四個貫通”:一是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貫通起來。這“40個字”使我們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二是把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通起來。這“40個字”使我們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間的高度契合性。三是把中華文化精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貫通起來。這“40個字”使我們更清晰地把握了我們要傳承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什么,在今天和未來要弘揚什么樣的優秀傳統文化。四是把中華文化價值與世界文化價值貫通起來。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解決世界共同面臨的難題的智慧。這“40個字”體現出來的既是中國的文化價值,也是具有世界性的文化價值。第二個關鍵詞:“自信自強”。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十九大報告“文化自信”基礎上增加了“自強”。強調“文化自信自強”是與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一致、相...
  • 點擊次數: 7
    2020年9月22日—24日,備受期待的2020中國休閑度假大會在四川省遂寧市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旅游協會、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辦,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遂寧傳媒集團承辦,并得到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遂寧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界精英、專家、學者,以及文旅集團、目的地、投資商、媒體代表450余人齊聚一堂,開展交流合作、展示發展成就、探討行業未來、樹立產業典范。會上,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副主席邵琪偉發表了致辭,他表示:今后5至10年,應要大力促進休閑旅游、度假旅游、健康旅游、醫療旅游、體育旅游、休閑農業、山地旅游,鄉村旅游等等,并與養生、養老、親子、游學等有機結合起來,并高度重視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提高休閑度假產業的品質和質量。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副主席邵琪偉現場致辭實錄: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上午好!很高興應中國旅游協會邀請,參加由中國旅游協會、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休閑度假大會”。我代表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我們都知道,這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全球旅游業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9月5日在“2020中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論壇”上的演講中,我用若干組數據說明了中國和全球旅游業受到的損失,是自1950年有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并對十四五中國旅游業發展提了幾點建議,供有關方面參考。有關數據今天許多演講嘉賓將會談到,這里我就省略了。本次大會將探索、研究并開啟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休閑度假旅游和休閑度假產業,全面推動中國旅游業恢復振興的理論新思考和實踐新探索,這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的。將有助于適時重啟和恢復發展旅游業,推動各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中國各地經濟的復蘇。借今天這個機會,我講三點思考和建議:一、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洗禮之后,全球和中國旅游業界及相關行業、部門,除了采取...
網站導航 聯系我們 關注我們 友情鏈接
咨詢熱線:0571-89874258/88390985 聯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杭行路666號萬達廣場C座6樓 公司傳真:0571-85174259
掃一掃關注詩畫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詩畫微博號
娇妻在厨房被朋友玩得呻吟,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日本成本人片免费高清,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