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30日,“2020中國旅游科學年會暨第三屆全國旅游管理博士后學術論壇”通過微型現場+視頻連線方式召開,山西文旅集團董事長王文保做主題發言。全文如下:
今天采用線上形式召開座談會,跟大家共商疫情期間以及之后旅游產業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非常有意義。此次論壇主題為“完善文旅高質量融合的體制機制”,從破題來看,題目里面既有完善,有高質量,又有融合,有體制機制,每一個關鍵詞可以說都蘊含非常多的內容。
借這樣的機會,我將與各位嘉賓在關于文旅融合的主題下,在如何談完善,如何談融合,如何理解體制機制問題三個方面,結合山西的實際,做一個基本分享:
![王文保:創新文旅融合的實踐思考和探索 王文保:創新文旅融合的實踐思考和探索]()
一、如何看待完善?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叫“產學研的融合”,其實延伸到文化上面,文化旅游的融合也存在同樣問題,即文化、產品與旅游的融合問題。我們常說文化是核心,旅游是載體,文旅融合的表現最終的結果是靠產品來說話,不能停留在研究端,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課題端,而是要通過提供消費者可使用、可消費的產品,來體現文旅融合,從這個角度講,產學研的融合與文化、產品、旅游的融合具有共通之處。
關于機制創新,我覺得更是一種能夠促進或者叫保障文旅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必要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從目前來講,我上次在一個場合也談過同樣觀點,只有機構、職能、職責等都實現融合才能真正實現體制機制的創新。
文旅融合,文化的載體是什么?文化的載體絕大部分或者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以文物為代表的。文化體現在哪里?文化可以無限大,可以是一個民族的風格,也可以無限小,甚至是一個小的習慣都可以歸結到文化的部分,可以是一本書,可以是一部戲等等。但是文化的承載物,從這個物的角度講,比如說世界遺產,我們講保護是底線,是基礎,是紅線,在保護的基礎上實現開發,把文化附著在文物上。物的方面,通過創新旅游產品,實現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在體制機制的保障上,更需要從機構、職能、職責等等全方位著手,否則就是行業部門屬于割裂的狀態,各說各話,自說自話,無法實現消除這種壁壘實現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
二、怎么實現融合?
文旅融合很容易把它虛化,每個人都在講文旅融合,但是真正的文旅融合是需要產品來說話的,至于產品是什么,是一部戲,是一個消費產品,是一個旅游品,是一個文創產品等等,都是籠統的表達為是文旅融合的最終結果,這是需要產品來體現的。這個產品我認為第一要挖掘主題,要提純。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大到無限大,小到無限小,具像到一個產品,一個方面的時候,文化的核心是需要提純的,這種提純的過程就是要表達主題。提煉主題,拒絕表面的附著或者生搬硬套,一部戲我們通過解釋說明表達了一個什么文化我覺得不重要,要讓消費者,讓體驗者感受到什么文化才是最重要的,這個重要過程的核心就是要深入挖掘文化,提煉提純主題,然后通過創新,用人民群眾所喜歡的方式,大眾所接受的方式,在潤物無聲中體現出文化。這是文旅融合很重要的一個內容,這也是我們市場上提供的很多產品,盡管它叫文旅融合,說承載了什么,但是消費者并沒有感受到,也就是出現了融合兩張皮的現象,出現了表面附著的現象,出現了生搬硬套的現象。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短視效應,這也是我們很多文化旅游產品名為文旅產品,事實上沒有達到它的預期目標,預期效果,不被市場所接受,不被消費者所接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三、關于完善文旅高質量融合的體制機制探索
剛才我也提到,我國的體制講就是機構、職能、職責的融合,這是需要做一個深度融合的,否則就是自說自話,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難以融合,壁壘和屏障難以融合。
其次結合旅游產業本身的來說,它的長期性、周期性,甚至它帶有一定的公益性,又要承載著傳播文化,還要讓人民群眾感受文化,它很難用短期的眼光,短期的手段來達到一個經濟效益,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各級政府從稅收體制,扶持政策等方面不斷地給予它一定的支持、扶持和保障,才能讓文旅融合在這樣一個周期比較長的產業發展過程中,產品提供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健康,更加穩健,為我們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文旅融合提供旅游消費品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支撐。
---------------
來源:中國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