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
《報告》全面總結 2021年以來數字鄉村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涵蓋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智慧農業、鄉村新業態新模式、鄉村數字化治理、鄉村網絡文化、鄉村數字惠民服務、智慧綠色鄉村、數字鄉村發展環境等8個方面內容,并試行評價各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水平,為數字鄉村建設推動者、實踐者和研究者提供參考。
總體上看,近年來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截至2022年底,5G網絡覆蓋所有縣城城區,實現“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鄉村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農村電商繼續保持鄉村數字經濟“領頭羊”地位,2022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從2022年試行開展的數字鄉村發展水平評價結果看,智慧農業建設快速起步,農業生產信息化率提升至25.4%;鄉村數字化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全國六類涉農政務服務事項綜合在線辦事率達68.2%;數字惠民服務扎實推進,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服務的村級綜合服務站點增至48.3萬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6.0%。
《報告》指出近年來,鄉村新業態蓬勃興起。隨著光纖和 4G 網絡在行政村的全覆蓋,互聯網技術和信息 化手段助力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民宿經濟加快發展。
截至 2022 年 9 月,農業農村部通過官方網站發布推介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 70 余次,覆蓋全國 31 個?。▍^、市)148 個縣(市、區)的 211 條鄉村休閑旅游線路;利用“想去鄉游”小程序推介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 681 條,涵蓋 2500 多個精品景點等優質資源。
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深入推進,截至 2022 年 8 月,互聯網地圖新增鄉村地名達 414.2 萬條,超 200 萬個鄉村、超 2 億人 受益。
返鄉入鄉創業就業快速增長,2021 年我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 1120 萬人,較上年增長 10.9%,其中一半以上采用了互聯網技術。
市場主體數字鄉村業務快速拓展,電信運營商、互聯 網企業、金融機構、農業服務企業等市場主體積極投身鄉村數字經濟,研發相應的平臺、系統、產品,推動智慧種養、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業務在農業農村領域不斷拓展。
《報告》提出數字化助推鄉村文化煥發生機。數字技術促進農耕文明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得到持續挖掘和釋放。
非遺記錄工程利用數字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以口述片、項目實踐片、傳承教學片等形式,記錄和保存包括農村地區在內的 489 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獨特技藝和文化記憶。
中國傳統村落非遺資源數字化持續推進,將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鄉村文化形態納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整體性保護范圍,2021 和 2022 年重點支持了 364 個中國傳統村落的非遺資源保護數字化工作。
截至 2022 年 6 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已收集整理 6819 個傳統村落基本信息,建設完成 658 個村落單館,形成了涵蓋全景漫游、圖文、影音、實景模型等多種數據類型的傳統村落數據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數字博物館二期建設已完成遼寧、貴州、安徽、湖南 4 個省份 的基礎信息收集。
《報告》指出智慧綠色鄉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現代信息技術在智慧綠色鄉村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農業綠色生產信息化監管能力全面提升,鄉村生態保護監管效能明顯提高,數字化技術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提供創新解決方案,鄉村綠色化數字化正在實現協同發展。
----------------
來源:國家鄉村振興局